设计师们经常会创作一些不合时宜的作品,他们将设计与艺术混为一谈,持有幸运、灵感和个人表达的想法。让我们一起来细数一些常见的设计误区。
理解这些误区
设计并不复杂,就是制作产品。由于设计师的设计内容十分广泛,从物品、信息设计,到动作、构图设计,等等,这使得很难对设计进行明确的定义。毫无疑问,关于设计存在许多不同的判断、理念与误区,且在高效地产出作品方面存在一些分歧。这些误解会阻碍我们创作出好的设计。
需要证据证实误区存在吗?看看设计师们放在公文包里的设计作品吧!纵使外观美丽养眼,设计本身却残破不堪。一些设计师甚至对所有客户给出同一种房屋设计风格(不管是能量饮料站还是殡仪馆);还有些设计师则设计出一些背离传统且根本无法理解的界面;更有甚者设计出华而不实、与品牌理念差之千里的外观。
一旦设计理念植入脑海,便很难摆脱。它们与你想要打造的角色相矛盾,打击你作为设计师的信心,进而毁掉整个设计。仅仅对这些理念提出质疑远远不够,你需要的是彻底清除。
在本章,我会阐释11个常见误区并分析它们是如何阻碍你的设计的。只有认清设计路上的绊脚石,你才能摒除杂念,专注于作品设计的重要方面。
误区一:设计是艺术的兄弟姐妹
误区之一就是将两种类似的职业混为一谈。游走于任何一家书店你都会发现,设计类书籍往往夹杂在艺术类书籍中间。(商业类书籍可能单独占据一整层,即使它与设计的联系比艺术与设计的联系更加紧密。)这能够说明一定的问题。你认为设计就是艺术,但其实它们是完全不同的学科。
将这两种职业混为一谈情有可原。艺术与设计都离不开洞察力,通常表现为表象,事实确实如此。每个人也许都同意—艺术具有探索性洞察力。无论是杜尚品位边界的超越,塔伦提诺叙事的重塑,还是克里斯托公共空间的再构,所有的艺术都在探索可能的一切。
想象一些设计产品:宣传瑜伽课程的海报、保险续保单、玩具装配说明书。你会关心设计师采用何种创新方法吗?当然不会!每一件设计作品都满足了其功能性要求。视觉处理应当能够支持其设计内容而不能与之相分离。
千万别误会,优秀的设计离不开新颖的设计方法。我仅仅想说明的是,探索并非设计首要的考虑因素。一件设计作品是否是创新的,令人意想不到的,或是有趣的,这可能没有多大意义,它仅仅需要有效即可。设计与艺术彼此没有多大关联。你务必要独立看待每个个体,切忌以同样的方式衡量二者。
左侧代表艺术,右侧代表设计,尽管二者有时发生重叠,但在多数情况下,它们是不同的学科。
误区二:创意是存在的
有关设计存在已久的一个误区当属创意:
想象数十亿人带着同样的动机,遵循相同的基本模式,消费同一媒体。尽管存在一致性,人们仍幻想每个个体都具有—不,是被赋予—创新思考的能力。正是如此。
很难说天才般的想法多久才会出现一次。我预言大多数人一生若是有一次已算幸运。期待每天都有天才般的想法或将职业依赖于此想法是很不明智的。尽管困难重重,你依旧可以看到新颖且令人可喜的创意每天都在发生。由此你可以学到什么呢?也许答案是创意是难以捉摸的、不重要的。
回顾从前你便得知,只有小部分人有了大的飞跃。但是你可曾想过—你或其他人是否很难将信任赋予个体?人类是重组艺术家,到处借鉴、混搭,艺术家们和普通人一样,也做着同样的工作。评估、创造、变化—每一个过程都不会在真空环境下发生。
只有带上眼罩,创意才会存在。换而言之,你脑海中新奇的想法可能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独特。没关系。虽然大多数人都厌倦重复和单调,但能否创作出真正原创的作品是无关紧要的。我们追求的这个目标犹如攀登一座人力所不能及的高峰,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相反,你应该尝试了解客户的问题所在。聆听、观察和思考他们所面临的难题。只有深入地了解客户与其处境,你才能够想到合适的处理方法。切忌过分偏离主题,否则你会错失良机。
误区三:与众不同即为好
你的重点决不是创作出非同寻常的作品。虽然在很多案例中,别具一格的设计成就了优秀的设计作品。选择设计策略时,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它是否能解决眼下的难题。在背离传统的路上走了多远是另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有时设计师们会心烦意乱,将设计推向异端。这种错误导致的不合理设计是无法满足客户需求的。
把与众不同当作理由为作品辩护是艺术界的产物。鉴于人们很少会厌恶新的事物,优秀的艺术品时常需要挑战非常规作品。例如,社会曾不识天才梵高;这种失误使得人们后来在放弃一些无法理解的事物时表现得尤为谨慎。但是设计无需打破障碍,它属于应用性实践,设计师们更关心的是设计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早期的网页设计师们热衷于制作出“整洁的”界面。我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你必须将鼠标移动到每一个小方块上才能找到相关的链接网页。与众不同?是的。明智吗?很难讲。
独特的方法有其用武之地。面向年青人的杂志采用非同寻常的排版方法,自行车公司彰显其奇异的风格,这些都无可厚非。但若是观众想要挖掘审美之所在,那就收敛起你的古怪吧!记住,令人意外的方法并非总是适用。如果投资银行倾向于前卫的广告,市场团队和设计师们应当质疑这种设计是否有意义。
新锐设计师们偏爱于打破前辈的传统,建立属于自己的全新方式。即使设计师们愈发“理智”,这种冲动仍会持续很久。一些说法耳熟能详,“我要突破设计的界限。”然而,独具一格的方法应自发而生,而不应强加在某一设计项目中。
纵使大展拳脚的渴望是可以理解的,但你要记住,设计师好比裁缝。你的目标应当为放大品牌、组织、产品的特点,抑或是你想呈现的首创精神。追求新奇只会让你远离客户需求。你应努力了解具体情境,而不是投身于寻找灵感。
误区四:必须寻找灵感
灵感与复活节兔子有什么共同之处?答案是二者的存在均无法证明。你也许不太认同,因为你多次受到灵感的激发。然而,或许在某一时刻你真切地感到体内有一股灵感在流动,你所做的每一步都顺其自然,创作更是一气呵成。
譬如我自己,我从未坐等想法来袭,从未目击天空被撕裂,也从未擦出闪电般的灵感火花。我想你也同我一样。
灵感的问题在于它的随机性,它让你把希望寄托于你无法依赖的外界影响。这些影响不由你控制,非触手可及,也并不总是能与你手边的设计紧密结合。随手翻阅杂志、浏览网页也可收获想法,希望你能邂逅一个极好的点子。
进一步探索,思考客户的要求、用户的需要、设计中的阻碍,具体的任务以及作品的前景,你会做得更好。只有这样,你才不会误入歧途,因为自设计之初,你已知晓该如何去做。
误区五:才华非常重要
赞扬的话语令人身心愉悦:父母告诉你,你是他们的骄傲;导师在你作品中看到了希望;老板说你超出了他的预期。赞美、喝彩和认可的内在冲击让你不遗余力地翻越一座又一座高峰。难怪你愿意不断地尝试超越自己。
渴望设计出伟大的作品并非是不良的品质,但问题在于在设计中追求卓越可能不合时宜。大胆的创意令人兴奋,简单的想法差强人意,矛盾由此产生。然而,优秀而持久的设计往往倾向于后一个阵营。
我爱上了被灵感击中的感觉,它如此“令人振奋”(然而,脑袋上却烙上了印记)
你需要考虑你在作品中融入了多少自我意识。你是想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还是解决当下的问题?当你想做出具有开创性的设计时,你的标准可能无法企及,这会使你忽略很多可行的意见,因为这些意见看起来过于平淡。这种心态会阻碍你的思考;很快,你会认为任何想法都不尽如人意。
在你积极解决问题的时候,思维的火花或解决方案无论出自哪里都无关紧要。简单、浅显、常见也都不再重要。关键是能否有效地解决问题。这才是你该追求的态度,它会让你进入更加良好的工作状态。你开始与他人合作,请求反馈,迸发出无限的想法,因为你不再扮演孤独天才的角色。
记住,客户并不要求你有多少才华。对他们而言,唯一的要求是设计作品足够令人满意。制作恰当的设计是一项艰难的工作。释放压力、解放头脑、自由地勾勒设计的草图、寓乐于中、测试设计的作品。你需要做的就是解决问题。
如果一味地要加入自作聪明类设计师队伍,你获得的可能是阻碍而非机遇。
误区六:设计是一种生活方式
尽管生意人对设计的看法有所改变,但设计师们有时却在阻碍这种改变的发生。一些设计师坚持一种(本意或比喻义)着装标准。他们精心挑选服饰,以便更好地向他人诠释自身的文化修养。他们甚至嘲笑那些不会用苹果电脑的人。他们不会接任何与身份不相匹配的订单。
就注重外表而言,很少有职业能比得上设计工作。也许这与你选择的职业道路有关:几乎没有年轻人愿意将美好的时光耗费在办公室小隔间里。通过比较,你会发现与那些“制造优雅”的幽默人士一起工作会更能激发人的兴趣。我能够看到逻辑是在此如何体现的。与其他创意性的活动相比,例如杂耍、吞火表演,设计是相对安全的。因此,也就成了完美的“中间”选项:创意自由外加收入稳定。看起来好像是鱼翅熊掌兼得,实则不然。
许多设计院校的作品,如精装书设计、高端社会项目设计以及高度隐秘的私人作品设计,都在向我们传递一种理念:设计应当是有趣的。离校后,这些初出茅庐的设计师们即刻面临着要从美梦中醒来:等待他们去设计的都是无聊的报告、菜单、图表、表单、广告横幅、邮件简报及其他一些乏味的设计项目。这些工作往往要在几小时之内完成,绝对不会给你一学期的时间仔细琢磨。
尽管有时你会遇到一些振奋人心的案例,你要记得设计是一份工作,而不是一种生活方式。解决了设计难题,在使用中找到解决方案,你会欣喜不已。能收获这些微不足道的快乐当然是件好事。然而,与招聘手册的宣传相比,设计师的一生是很平凡的。
误区七:自我表达很重要
生命是短暂的,你当然想让它变得有价值。无论是臭名远扬、美名远扬,还是渴望创作出有意义的作品,你都要有自己的目标。虽然这些动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它们会分散你的注意力。实现个人追求的需要会引发矛盾,它迫使设计师要么完成个人使命,要么服务客户。而这会将设计师置于与客户竞争的境地。
科技加剧了设计行业的个性崇拜。曾经的幕后设计师们如今可以塑造专属的个人形象。市场虽然重要,但拥有自己的品牌是要付出代价的。确切地说,你必须创立出具有识别度的个人风格,这注定你要无限期地做同一种工作,例如你需要日复一日地烘烤一样的蛋糕。彰显个性会使你的设计备受限制,而重复的工作,也许并不适合当前的设计项目。
设计师们就像助推手,你的目的不是生产自己的产品,或是创立自己的品牌。你就是一名幕后工作者。只有当你的设计作品十分出彩时,你才会被人注意到。你的工作独立存在,无需解释也无需任何支持。这并不代表你的工作不能带有自我的表达,你仅仅需要将客户的目的放在首位,将自我实现置后。
误区八:设计师比客户聪慧
说到设计,客户会做出一些令人困惑的决定。你不应该惊讶,因为对于图像的运作方式,普通人没有多少概念。随着设计重要性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会加入这个队伍,被迫做出不合常规的选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发挥得淋漓尽致,却还是不够。对设计的这种缺乏了解不应成为你自身优越感的辩护理由。
客户的决定和建议有时会让设计师苦恼不已,因为设计师不想放慢设计速度,不想回答问题,不想清除障碍。不管设计师对作品付出了多少,当他们感到苦恼时,多数还是会抱怨。发泄怒气有益于身心健康,可如果让这些怨气影响到设计就得不偿失了。
设计师始终要认识到,他们所扮演的角色与游客相似。即一些人专注于一个领域,而大部分人都不停地换工作。你是一名游客,你丰富的常识能够帮你完成旅行,但不要误以为自己就是当地人。
拥有专业领域的知识,可以让你不断地换新的工作。然而,不管你进了哪个行业,你都无法完全操纵该行业的常规、非常规变化以及细节。解决方法就是分享你们各自的知识,提出可行的设计方案。客户与设计师之间最良好的关系应当是双方平等直接的交流,能认可彼此在设计工作中的付出与努力。
误区九:设计师是受众
“我喜欢”是设计中是很危险的字眼,无论从谁的口中说出都一样。对专业设计人员而言,这种表达更加令人无法接受。你要把自己从工作中抽离出来,即使注入情感,也要记得你不是受众。
你要避免主观回应。你所做的工作不是为了你和你的客户,而是为了那些真正的产品使用者:顾客、游客、用户。当然,你的客户为你的设计买单,但他们真正的兴趣在于人们如何对设计作品进行解读及回应。你应当关注的是终端用户或受众,即便你与他们没有什么共同点。作为设计师,如果你认为你们的感知是一样的,那这是很不明智的。
幸运的是,你有办法扫清障碍。首先,你有感同身受的能力:你可以将自己置身于用户的位置,试着了解他们的处境与需要。这可能包括参观店面,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或者,你可以花钱享受一些服务,了解它们是如何运作的。若是你能够像用户一样思考、表现、体验,你会更好地理解影响和刺激他们的因素。
在客户面前,设计师就是客人。同样,承认你缺乏对情况的了解也是智慧的表现。
第二,你可以检验你的解决方法;探索哪种设计的变化能够更好地适应受众;调研问题,以便更好地获悉所用方法是效与否。这些信息也许使你改变你一直坚持的设计。例如,你可能会为网站字体设置一个较大的字号,而你本身喜欢小号文字,仅仅是因为所有用户在测试期间都需要眯着眼睛才能看清。
误区十:奖项的价值
如今“获奖设计公司”这几个字已经不再能代表什么了。随着广告、设计的不断发展,任何想要获奖的人如今都可以“赢得”一枚奖章。颁奖晚会的组织者们似乎在做一种愈发兴隆的生意。为了扩大参与积极性,组织者每年都会绞尽脑汁设置一些新的奖项。
虽然大多数设计师都承认这些奖项没有任何意义,但却不能阻止他们追求奖项的脚步。奖项可以作为有用的宣传工具,也是一种对你引以为傲的设计作品进行赞美的方式。如果每个人都获奖,这些奖项的价值就会令人心生质疑。遗憾的是,一些设计师仍将它们视为其设计作品有效性的证明。
自我会让你在设计之路上迷失,让你陷入对奖项的渴望,阻碍好作品的诞生。正如你所见,那些令人欣喜的广告宣传在颁奖典礼上大放异彩,但是,对于真正为这些广告买单的人却没有太多回馈。想想CP+B为汉堡王做的著名设计吧,设计本身搞笑且出乎意料,是颁奖典礼的宠儿。有些人中意此广告,但汉堡王的销量却并没有显现出效果。事实上,根据AdAge网站报道,尽管这些广告在运作,汉堡王的市场份额还是从15.6%下降到14.2%。同一时期,麦当劳看似缺乏创意的广告却带来了销售的增长。不要掉入这个陷阱!为了一己之利牺牲设计项目是不道德的。
接手设计任务时,任何设计师都不应考虑他可以从该项设计中获得多少褒奖或得到多少宣传。这样做只会毁了设计,葬送了客户对你的信任。已经完成的设计作品则另当别论。若是你有一项已完成的设计,且适合参赛,那么参赛则无可厚非。
赢得奖项是自我满足,能让客户满意则更好。实现二者,就会收获颇丰。如果时间金钱允许,偶尔追求奖项未尝不可。但是,不要欺骗自己相信获奖意义重大。
明确地说,如果你想收获新的业务,请你的潜在客户去吃午餐,这比你追逐奖项更加有效。
你想要奖杯彰显你的成就?为什么不参加当地的某个俱乐部、保龄球联合会,或者钓鱼大赛?这些活动都会颁给你一个奖杯。
误区十一:创意人士不应该被规则束缚
设计人员渴望被当作专业人士对待,如果让他们按规矩办事,做一些司空见惯的工作,他们就会抱怨。大体上,设计师都似乎觉得他们的工作天生有趣又毫无拘束,很难想象会计会对他们的职业有相似的期待。
你也许不喜欢在工作中被迫遵守每项要求。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是会计人员偶尔也会回避规则。但是如果你想在重大问题的决议上有发言权,最好忍受这些束缚。当你参与大型设计项目时,与他人合作,抑制个人想法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为了打破人们对设计行业的偏见,你要加倍努力地工作。但无论你怎样做,偏见始终存在。在许多人眼中,设计师喜怒无常,捉摸不定。想要抹去这些偏见,你要提早到达会议室,清晰地说出你的策略,阐明有个人风格的目标,记录你的决策,用理性面对一切。
你只需要做自己。不要让你的陈述与方法阻挡你要成就的事业。当你专注于呈现一份好的计划书时,你不会希望客户被你的奇装异服所吸引。幻灯片的演示过程也一样,你想让客户记住的是幻灯片的内容还是你的播放方式?
误区的代价
一些设计师认为设计犹如风靡一时的时尚。他们分不清什么是设计,什么是艺术。他们把创新与个人意见作为关键考虑因素,这些习惯与误区会影响设计,最终产生劣质的作品。
设计师们往往讨厌重复的过程,期待以浪漫的方式进行创作,而且不必像工作要求的那样表现果断。为了创作好的设计作品,取得事业进展,你要摒弃这些错误观念,找到更加理智的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