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多多益善”。经常看到一些产品的发布广告或者更新日志,大多都有一类信息:本次发布增加了XX新功能。听起来似乎不错,可以体验到更多的功能。在产品开发的初期或者说对年轻的产品而言,功能的不断增多是件好事。不过对于成熟的产品或者老牌产品而言,仅仅增加功能就不一定能带来用户的体验提升了,特别是现在的用户口味越来越刁的情况下。
Hassenzahl’s的用户体验模型中,有四组属性:
Manipulation, identification, stimulation and evocation.
而这些属性又可以高度概括为实用属性和享乐属性。实用属性代表了产品的实际功能与用途,而享乐属性代表了产品本身的外观、气质或者某一细节带给用户的心理感受。成功的产品在坐拥实用属性满足用户的需求之外,于产品细节处体现的享乐属性也愈发重要,在竞争激烈的时代甚至成为左右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团队都重视享乐属性给用户体验带来的加速作用,面临PO那边越来越多的feature request,很少有团队会在maintain产品基本功能的同时专注于开发异质特性,在个别细节方便作出创新,表现产品独特的气质和传达设计师暨研发团队对用户使用细微之处的呵护体贴。不免想起我们自己的项目,每个sprint之前的计划中,story points的产出似乎成为衡量研发部门绩效的唯一标准,没人care对以往feature的usability是否有革新性提升,没人care如何改变当前传承数个release但是早已不复当年之勇的heroic feature,于是,产品的研发变成了功能的堆积,什么都要有,什么又都仅仅是follow或者copy过来,离出类拔萃远之又远。
享乐属性又可以叫做魅力属性,作为一款产品的独特气质,就好像一个漂亮女人的魅力一样,好像体会的到,好像又无法用语言简单描述清楚。这种奇特的体验是由众多因素造成的:
首先,它建立在产品的实用属性基础之上。一款基本功能都无法实现,界面丑陋晦涩,工作流混乱不堪的产品,无论你在特殊的细节做的如何到位,终究会被用户无情的抛弃。只有在产品的多方面都达到业界平均水准的基础上,才有通过享乐属性激发用户情感共鸣获得热捧的可能。
其次,享乐属性很少时,用户不容易察觉,但是随着该属性的增加,用户满意度会以指数方式增加,增幅远高于实用属性的增幅。早些年VAIO笔记本就以创新、愉悦、热情、鼓舞、培养和差别6项设计准则,实现了小巧轻便的机身,时尚精致的外观,操作简便的人机界面,丰富多彩的颜色选择以及对健康的呵护等多重享乐属性的叠加,造就了VAIO系列的光辉历程。
然后,享乐属性到达一定数量后,早期的部分由于被其他产品模仿和学习,会逐渐退化成实用属性,于是有生命力的产品需要不断增加享乐属性,从而满足用户不断进化的需求。iPad推出后,平板电脑的市场一下子被激活,无数厂商跟风投入,大量同类产品出现。如果Apple只是为了满足用户的新需求而增加功能,不一定会出现iPad2当前的热潮。iPad2在实用属性上并没有增加太多,还是没有USB、屏幕分辨率还是没有提升,但是对部分细节做了一些调整,对在已经很轻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减肥”,在已经很不错的图形处理能力上进一步“升级”,在已经很便宜的价格上进一步“放血“,从而造成了轻便强大物美价廉的极强体验,直接让其他竞争对手无路可走。
对享乐属性的而言,一些设计方面的细节从来就是最好的展现。产品细节可以散布艺术气息,人文主义,审美角度和商业价值。 Google一直很注重细节带给用户的感受,最近的一个给人们印象深刻的体验是:你在使用google进行搜索时可能会忘记切换输入法而输入错误的(本土语言)的关键字,google的搜索引擎会根据你当前所在位置的本土语言去推敲你是否忘记切换输入法,从而给出温馨提示”您要找的是不是(英语的)XXX?“,减少因为用户的失误造成的错误搜索。多么贴心的设计,多么温暖的细节!可惜的是,目前该服务还不支持中文。iPhone在输入文本时长按会调出放大镜,方便你选择文字插入位置,这也是一个天才的细节设计,每次使用时,都会加深我对Apple产品的好感度。在Playstation3的主机电源键的设计上,SONY做了一个新鲜的尝试,把物理按键换成了感应式按键,带有体温的手指轻轻一碰就能开启,而铅笔、直尺等其他不带温度的物体去触碰时则无法启动。随着手指尖轻轻掠过,一声清脆的”滴“声后,PS3主机的开机音乐响起,这都成为SONY带给我们美妙的记忆。
“欲求木之长老,必先固其根本;欲求流之远老,必先浚其源泉。”细节决定成败,在正确的方向上狠抠细节,每个设计师都应该理解并铭记在心。或许,您孜孜不倦坚持的每个细节中的一个,就将最终叩开用户紧锁的大门。